首页>资讯中心>财通视点>财通视点

货币市场资金宽松,央行持续净回笼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所Tue Jan 09 2018 14:37:05 GMT+0800 (CST)
      

投资要点

1)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投放0亿元,逆回购到期5100亿元,净回笼5100亿元,没有MLF到期。虽然央行连续公开净回笼,但当前市场资金较为宽松:首先,年初“定向降准”落地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推出将使商业银行备付金得到补充,为市场资金面改善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年初时不利影响因素较少,也为流动性保持平稳营造了有利的环境;最后,从历史经验来看,年初超储率通常处在全年高位水平。央行连续10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存量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以引导流动性回归中性适度水平。2

2)上周,国债收益率走势结构分化,中短端跌幅较大,长端收益率小幅上涨。在跨过年末之后,利率曲线变陡,短端利率大幅下行,与资金面缓和保持一致,而长端却陷入再次大幅调整,与近期同业存单备案传闻以及债券交易规范等新规推出有关,是债市监管升级,金融去杠杆延续的结果。长债的下跌显示债市预期依旧低迷,但是短债的意外上涨意味着债市在绝望中出现希望,而利率曲线的陡峭也增加了长债的安全边际,为全年债市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3)上周,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但信用利差小幅走扩。本周受资金面较宽松的影响,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受到短期跨年资金面偏紧因素消失的影响,其中短端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短中端信用利差小幅上升,主要是由于短中端信用债收益率对应的各短端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小,导致信用利差小幅缩窄。


经济基本面

(一)国内经济

12月财新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1.5,高于预期和前值

        得益于销售改善以及市场潜在需求转强,制造业产量增速升至三个月以来的高点,录得2017年8月以来最高,年底出口销售也呈现加速增长势头。虽然产出与新业务增速加快,但厂商仍继续压缩用工。用工减少,导致积压工作量进一步上升,积压率略超11月。多种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平均投入成本继续大幅上升,但升幅放缓至四个月来最小。制造商也上调了产品售价,加价幅度可观。对未来12个月的经营前景,业界的信心度较11月的历史低点轻微回升,但仍然低于长期均值。受访厂商反映,因预期客户需求相对疲弱,国家政策可能发生变化,业界的信心度在2017年底表现偏弱。 

监管层“四箭齐发”,中小银行履步维艰

        金融监管部门上周一口气出了四份文件,对委托贷款、债券业务、同业风险暴露、同业负债进行了详细监管规定。文件限制了同业杠杆率、债券的杠杠率以及通道业务和非标,银行的实际杠杆率受到明显限制;银行体系对社会融资的整体供给能力下降。非标业务、通道业务,目前从资管、银信合作、委外等方面全方面监管,没留下逃避空间。这类融资主要投向中小房企、中小政府项目和政府不认同的领域。这些领域融资,未来会产生严重的供给结构性不足。

(二)海外经济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公布,加息仍需持续关注通胀水平

        美联储官员总体支持未来几年渐进加息的路径,但会同时考虑减税政策的影响。目前来看,低通胀局面使未来的加息节奏仍不确定,如果减税造成经济增长和通胀突然提速,加息步伐也可能加快;但如果通胀保持低位,加息步伐也许会放慢。会议纪要显示,财政刺激和宽松的市场状况可能导致美联储采取更加激进的举措。美联储官员会后公布的预期中值为2018年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但仍有争论。几位与会者表示对2018年如此大幅度的加息感到不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可能不符合让通胀持续回升至2%的目标。另一方面,几位与会者希望2018年的加息步伐再快一些,而这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低利率可能给未来金融稳定带来风险的担忧。

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增加25万人,高于预期和前值

        12月ADP就业数据幅超过预期水平,创2017年3月以来新高。就业人数增长的大头仍来自服务部门,共实现了22.2万新增就业。其中,商务行业增加7.2万就业,教育和健康行业增加5万,贸易运输增加4.5万;而信息行业就业人数则减少4000人。美国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出现放缓的迹象。除了信息部门之外,全年以来服务部门的就业都有显著增长。强劲的圣诞节购物季表现,使得零售商和配货服务商加大雇佣力度,增加了工资水平,就业市场将进一步收紧,这也将引发就业市场过热的担忧。

货币市场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投放0亿元,逆回购到期5100亿元,净回笼5100亿元。在到期的5100亿元逆回购中,周一到周五分别到期0亿元、2900亿元、900亿元、1300亿元、0亿元,没有MLF到期。虽然央行连续公开净回笼,但当前市场资金较为宽松:首先,年初“定向降准”落地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推出将使商业银行备付金得到补充,为市场资金面改善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年初时不利影响因素较少,也为流动性保持平稳营造了有利的环境;最后,从历史经验来看,年初超储率通常处在全年高位水平。央行连续10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存量逆回购到期回笼流动性,以引导流动性回归中性适度水平。1月份央行流动性工具主要集中在前三周到期,今后两周分别将迎来4100亿元和2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月13日还有1825亿元MLF到期。假设央行继续暂停操作,将基本对冲2017年末财政投放的效果。预计,1月上半月资金面适中,但宽松程度将随着央行净回笼逐渐收敛,到下半月,随着年初财政大量收税,机构着手开展春节前备付,流动性可能再现波动。

        上周,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大幅下跌,其中7天、14天、1个月和2个月期限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跌幅最大,分别为412.05bp、327.37bp、234.25bp和199.5bp;1天期限和3个月期限跌幅相对小,但也分别下跌32.62bp和77.07bp。 



利率债

(一)二级市场走势

        上周,国债收益率走势结构分化,中短端跌幅较大,长端收益率小幅上涨,其中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跌53.88bp、38.12bp、25.17和6.44bp;10年和15年期限国债利率小幅上涨,分别为4.05bp和1.72bp,其他各期限国债利率变化幅度较小。

        在跨过年末之后,利率曲线变陡,短端利率大幅下行,与资金面缓和保持一致,而长端却陷入再次大幅调整,与近期同业存单备案传闻以及债券交易规范等新规推出有关,是债市监管升级,金融去杠杆延续的结果。长债的下跌显示债市预期依旧低迷,但是短债的意外上涨意味着债市在绝望中出现希望,而利率曲线的陡峭也增加了长债的安全边际,为全年债市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二)债券发行与偿还
        上周,利率债共发行792亿元,到期606.7亿元,净融资185.3亿元,其中国债净融资为100亿元,地方政府债净融资2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净融资65.3亿元。

信用债
(一)二级市场走势
        上周,信用债整体上行,短端AA级中期票据收益率大幅下跌,长端小幅上涨。短端信用利差小幅缩窄。具体来看,3个月、6个月、1年期限中期票据收益率跌幅较大,分别为82.03bp、56.94bp和22.25bp;其他各期限中期票据收益率小幅波动;10年期限中期票据收益率涨幅最大仅为10bp。上周,3个月和6个月期限信用利差均有所下跌,分别下跌28.15bp和18.82bp。其它各期限均有所上涨,但涨幅较小。  
        上周,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但信用利差小幅走扩。本周受资金面较宽松的影响,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受到短期跨年资金面偏紧因素消失的影响,其中短端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短中端信用利差小幅上升,主要是由于短中端信用债收益率对应的各短端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小,导致信用利差小幅缩窄。

(二)一级市场发行与偿还
        上周信用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共发行70.22亿元,到期131.16亿元,净融资-60.94亿元,其中公司债净融资-34亿元,企业债净-52.4亿元,中期票据净融资19亿元,短期融资券净融资6.5亿元。本周短融发行放量改善了信用债整体净融资,但受到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大幅缩量的影响,整体净融资持续为负,反映出市场情绪和市场供给仍然较弱。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公司通过信息隔离墙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进行控制。因此,客户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仅作为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和公司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参考。客户应当独立作出投资决策,而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应咨询所在证券机构投资顾问和服务人员的意见;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浏览数: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