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和减持分析
今年开年以来A股的分化走势在延续,对大市值蓝筹的追捧逐渐从消费向地产和金融扩散,同时绝大多数中小市值公司在指数大涨的背景下走势依旧疲软。这其中对于上市公司解禁和减持的担忧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期我们针对目前A股整体的解禁和减持压力情况进行一个梳理,以期对投资者的后续投资决策有所帮助。
一、解禁和减持现状
1、 外延并购高峰影响渐显
从2013年开始,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外延并购力度显著加大,一大批靠外延迅速做大利润的公司也成为2015年牛市中最受追捧的标的。直到股灾之后,外延并购浪潮的余波犹在。统计全体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2014-2016年都是并购重组的最高峰。
外延并购虽然短期能够带来表观业绩增速上的提升,但其本质是利用了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进行套利的行为。而且由于通常在并购谈判时被并购方对标的未来的业绩估算都过于乐观,导致最终业绩不及预期时并购方的商誉减值压力很大。
数据来源:wind资讯、财通证券研究所
2、高速IPO常态化
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A股市场的逐步回暖IPO的推进速度也再次加快,即使在2015年股灾后略有停顿,但也仅仅暂停了四个月就马上就恢复到了每周数家的速度。而这波高速IPO的进程,所带来的大非解禁也将在2018年迎来新的高峰。当然除了IPO以外,定增项目也是限售股产生的重要来源。而同样的,定增数量和金额也是在2014年以后有了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wind资讯、财通证券研究所
3、解禁高峰来临
2014-2016年的并购高峰、IPO高峰和再融资高峰的叠加,在2017年到2018年产生了解禁高峰。2018年解禁规模高达4万亿,其中三分之二左右发生在上半年,分月份看2018年1月和2018年12月解禁量最大。而板块分布上,主板解禁市值最大,2018年将达到2.4万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是9700亿和6700亿,但创业板占目前总市值比重最大,接近14%,主板和中小板分别占目前总市值的6%和10%。
![]()
数据来源:wind资讯、财通证券研究所
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非银金融、医药生物、传媒、电子和公用事业是解禁市值最大的五个行业。其中医药、传媒和电子行业中,市值较小流动性较差的类“僵尸”股数量不少,未来解禁后行业中股票供给量的进一步增加,也会加剧估值下行的压力。
数据来源:wind资讯、财通证券研究所
4、重要股东增减持情况
当然解禁并不一定伴随着减持,我们整理了近两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减持情况。这些重要股东包括了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高管以及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从增减持量上来看,虽然总的减持额始终是大于总增持额的,但2017年净减持额相比2016年有明显减少。2017年净减持额排名前十的个股,大多也是年度涨幅在40%以上的牛股,可见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与股价上涨幅度相关性也很大。2017年多数个股的下跌,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重要股东的减持冲动。
数据来源:wind资讯、财通证券研究所
总体来说,因为2014-2016年的并购浪潮、高速IPO常态化以及再融资的高峰,2018年将是近几年限售股解禁额最大的一个年度,其中又以年初的1月和年末的12月解禁压力最大。行业分布方面,2018年非银、医药、传媒、电子和公用事业五个行业的限售股解禁额最大。但是从近两年的重要股东增减持行为来看,并非解禁后必然伴随着巨额减持,减持力度的加大通常与股价走势较强有关。短期由于减持新规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季度解禁高峰和后几个季度的解禁高峰形成叠加,同时资管新规出台预期以及近期一行三会各种规定的实施,会让部分来自银行通道业务或者非标的资金必须减持,这几个因素可能会导致解禁后的减持压力超预期。
二、本周市场观点
上周A股沪深指数的分化非常严重,沪指在周一放量回调后迅速重拾升势并逼近3500点的新高,而深成指则伴随着A股大多数个股出现了明显回调,收跌1.45%,应该说我们周初看回调的判断基本正确。事件方面,百亿规模的公募和私募基金一天卖完提升了市场的乐观情绪,但应该看到上周除了银行和地产等板块外,市场整体的赚钱效应很差,题材的轮动在加快,领涨的金融龙头筹码也有松动的迹象。因此短期我们还是维持偏谨慎的观点,预计本周市场依然会以回调整固为主基调,但中期春季行情还未结束,坚守底仓+回调买入会是更有效的策略。行业方面,建议关注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周期板块中盈利趋势向好的板块,以及电子和通信行业中部分回调充分的成长龙头。主题方面,海南1月23日-26日将邀各国媒体驻华记者采访,另外外交部海南省全球推介活动将于2月初在京举办,可以积极关注海南主题;另外一号文件和通胀预期相关的农业和必须消费品板块也可以继续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公司通过信息隔离墙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进行控制。因此,客户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仅作为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和公司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参考。客户应当独立作出投资决策,而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应咨询所在证券机构投资顾问和服务人员的意见;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